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李叔,今年这4亩水稻能收多少斤?”
“最少4800斤!多亏通济堰汛期没断水、天旱没缺水,稻穗比去年还饱满!”
在通济堰灌区东干渠稻田边,水管员与农户李建国的对话,道出灌区丰收的喜悦。
金浪翻滚的通济堰灌区稻田
金秋时节,灌区40余万亩稻田迎来收获。稻穗低垂,收割机轰鸣作业,农户穿梭田埂转运稻谷,晒场谷堆渐高,空气里弥漫着新谷清香。
科学调度:防汛与保灌双协同
今年面对汛情与供水双重压力,通济堰管理处联动地方水行政部门建立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雨情水情监测,修订应急预案,确保水闸汛期泄洪通畅;另一方面,在防汛安全前提下,累计供应农业用水1.5亿立方米,引来外江灌区补水3734万立方米,通过“区域+时间+空间”三级错峰调度,保障水稻关键生长期用水需求,实现防汛保灌“两不误”。
收割机在金色稻田中作业
工程强基:水利网络现代化升级
去冬今春实施的“强基固本”工程成效显著,修复150米水毁渠道,加固3处外坡,清淤3.68公里渠道,恢复输水与行洪能力;升级800米巡渠道路和6座智能分水闸,检修36座水闸;构建“旱能灌、涝能排、汛能防”水利网,筑牢防汛灌溉硬件屏障。
技术人员检修支渠设施
党建引领:红色防线守护粮仓
深化“党建+水利”模式,组建4支党员突击队,48名干部职工化身“田间水管家”与“防汛守护者”,开展入户摸排200余次,化解用水矛盾30余起;落实送水、技术、设备“三上门”服务;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守,汛期巡查超120次,夜间护水队出勤80余人次。
村民接力转运丰收稻谷
精准治水:灌区尾部解渴攻坚
针对灌区尾部供水难题实施专项攻坚,联合地方开展6次渠道清障,清除秸秆、水草等淤堵物,输水效率提升30%;为思蒙镇5000亩高标准农田夜间错峰输水300万立方米;通过“清淤+护水+监管”组合拳,保障尾部1.5万亩稻田丰产,实现全域灌溉“零死角”。
永丰村连片稻田丰收景象
当前丰收画卷,正是通济堰管理处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防汛保供的生动诠释。未来,通济堰管理处将持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为守护“天府粮仓”、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水利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