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近日,四川省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暖意流淌,爱心汇聚。省河湖中心青年职工小余同志平静地躺在病床上,鲜红的血液在仪器中循环、分离,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一点点汇聚。随着采集顺利完成,小余同志成为四川省第89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生命火种”。家人和工作人员全程陪伴,河湖中心工会前往慰问,共同见证这温暖一刻。
小余同志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
九年坚守:从“考虑一下”到未竟之约
小余同志的爱心善举,始于2016年5月。当时还在北京求学的他在一次红十字会进校园活动中深受触动,毅然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回忆起2017年首次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时,他坦诚自己由于了解不够深入还有所顾忌,当时的回应是“考虑一下”。后来得知另一名志愿者已表示愿意捐献,这份未能实现的“生命之约”成了他心中一份长久的遗憾。但他并未放弃,始终怀着“若有需要,随时挺身而出”的朴素信念,静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基层淬炼:在泥土中读懂“平凡”与“担当”
2022年研究生毕业后,小余同志投身水利事业,并深入基层实践锻炼两年。他坦言,“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然而这段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宝贵经历,成为他人生中一堂深刻的“实践课”,他对“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也在泥土中进一步淬炼了党性修养。在基层的700多个日夜让他逐渐理解“担当”二字的重量——它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日常实干中的尽心尽责,是面对他人困境时的一份力所能及。
生命召唤:这一次,没问题!
2025年上半年,红十字会再次来电——小余同志与一名病情危急的血液病患者HLA配型成功!“第一次错过了,第二次机会又来了,既然答应了就要想办法去实现。”他用坚定的态度和科学的解释,让家人消除了对“抽骨髓”捐献方式的误解和对他身体健康的担忧,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与全力支持。这一次,他第一时间回复红十字会:“没问题,可以捐献!”
小余同志注射动员剂留影
热血担当:党员先锋的无声誓言
体检和高分辨检测顺利通过后,小余同志将捐献计划告知了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善举高度赞许,并坚定给予支持。捐献当天,单位领导和同事专程到采集室关心慰问。采集完成后,身体疲惫却眼神坚定的小余同志轻声表示,“曾经我在困难时也接受过别人的善意帮助,现在有机会帮助他人重燃生命希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将这份力所能及的爱心传递下去。”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一名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最生动诠释。
微光成炬:为生命接力的希望之声
对于那位正在等待他“生命火种”的患者,小余同志真挚寄语:“陌生的朋友,最难的一关我们一起闯过,生命新的篇章正为你徐徐翻开。愿你早日康复,在阳光下奔跑、与亲人相拥,书写更多属于你自己的精彩人生。你的重生,是我最大的心愿。加油!”当被问及捐献的更大意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是投向黑暗中的一束光,终将汇聚成照亮世界的星河。”
小余同志,这位年轻的党员、水利人、河湖卫士,以滚烫的热血和无私的行动,生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展现了新时代水利人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展现了新时代河湖保护战线上的青年干部守护河湖、心系群众、造福社会的责任担当与赤子情怀。他的善行义举,不仅点燃了一个生命的希望,更将感召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让文明之花在巴山蜀水间温暖绽放、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