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综合资讯

武都水库:水韵与生命共舞的生态华章

来源: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时间:2025年06月30日 09:05

在武都水库氤氲水汽间,绝壁崖缝中绽放的天蓝色花朵,宛如涪江上游遗落的星辰,诉说着水文化与生命奇迹交融的动人篇章。这种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距瓣尾囊草,作为中国四川北部涪江流域上游独有的“植物精灵”,其命运的轨迹与武都水库的建设发展紧密交织,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2009年,武都水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座历经 “国内仅有、世界少有”严重地质缺陷,又饱受5.12汶川地震冲击的水利工程,在即将下闸蓄水的关键时刻,一个重大发现打破了原有的计划节奏——生长在库区淹没线下的距瓣尾囊草即将被40米深的库水吞噬。这种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的珍稀植物,偏爱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雨热同季的独特气候,只有在年均温度 16℃,1月均温4.9℃,7月均温25.7℃,气温年较差20.5℃,无霜期271天,日照13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43.2毫米的区域,才能存活生长。而当时,位于水库淹没线下的1529株距瓣尾囊草,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种群数量(2026株),是守护这一物种存续的关键所在。

当年,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物种存续的天平上,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原四川省绵阳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毅然选择了暂缓蓄水。参建各方与当地林业部门携手,制定了就地向上移栽的抢救性保护方案。在工期紧张、压力如山的9个月里,工作人员争分夺秒、日夜抢工,投入50余万元,将这些珍贵的植物精灵全部迁移至安全地带。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彰显了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对生态平衡的坚守与担当。

2010年,距瓣尾囊草成功完成迁徙,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此后的十五年,武都水库两岸的悬崖峭壁成为了距瓣尾囊草的新家。在岁月的滋养下,这些顽强的生命不断繁衍,如今4800余株距瓣尾囊草迎风绽放,天蓝色的花朵宛如灵动的音符,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库区群众见证了武都水库在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攻坚克难,成为国内水利工程建设的典范;也见证了武引人数十年来守护绿水青山,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进程中的不懈努力。

武都水库的水文化室,珍藏着这段传奇故事的点点滴滴,每一份资料都承载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生态的呵护。当乘坐库区船只深入峡谷畅游涪江,便能邂逅那扎根在悬崖的天蓝色花朵。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水文化教育课,让人们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深刻领悟水利工程背后蕴含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内涵。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