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3月4日,亭子口公司微信工作群弹出一条消息:“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弃渣场变更水土保持方案补充报告获水利厅批复!”短短一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办公室瞬间沸腾,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这份批复,不仅是对近两年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亭子口灌区工程未来发展的承诺。
时间回到2023年初,水利部53号令的颁布,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亭子口灌区弃渣场变更之路。然而,曙光背后却是无尽的挑战,亭子口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53号令实施后弃渣场变更成功的部批项目仅一例,省批项目尚无先例,没有经验可借鉴,每一步都像是在迷茫中探索。
水利厅抽派专家组赴一期工程现场检查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建强站在工地上,眉头紧锁,他深知弃渣场变更之路的艰辛,但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同志们,这是一场硬仗,必须赢下!”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党委迅速行动,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党员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攻坚之路。
2023年5月17日,公司召开环水保专题会议,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弃渣场变更的思路和方案。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路长青组织技术团队逐条解析53号令、177号文及有关技术规范,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自此,编制水土保持补充方案的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团队成员开始了漫长的复核、编写历程。他们辗转于各个现场,复核弃渣场的选址可行性。从仪陇到广安,从南充到成都,8次集中办公,泡面、馒头、矿泉水成了他们一日三餐的“标配”,风雨无阻的奔波、操劳,不少人背弯了、眼花了、头发也白了。
设计团队的共产党员徐雄才,是这次方案编制的技术总负责人。为了完善方案,他带领团队挑灯夜战、反复研讨、字斟句酌,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每当夜深人静,年幼的儿子打来视频电话,奶声奶气地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他总是强忍着泪水,轻声安慰:“宝贝,爸爸在忙很重要的工作,过段时间就回去陪你。”挂断电话后,他又含泪转身投入到工作中,心中的使命感让他的脚步愈发坚定。
2024年4月,经过300多个日夜奋战,报告的第一版汇编稿终于完成。然而,在水利厅水保处、集团检查指导下,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团队经历了多次内部审查和专家预审,方案被反复修改,资料按需多次补充,弃渣场变更数量从最初的104处核减至72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次突破,既是攻坚路上的挑战,更是通向成功的坚实台阶。
仪陇县集中办公现场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华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弃渣场变更工作。他强调:“必须严格履行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弃渣场变更报批工作。”在集团党委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亭子口公司党委班子全程深度参与。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平,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路长青带队,现场查勘弃渣场下游的敏感因素,配套水保设施落实等,亲自入户苦口婆心做受影响房屋拆迁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水保变更审核的关键因素。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攻坚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公司移民环保部党员李明、罗世富,入党积极分子姜睿、罗瑜琦,以及现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战斗中。他们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铁军,始终拧成一股绳,以势如破竹之势推进各项工作。
650余天的攻坚之路,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使命。报告的批复,是全省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这是自水利部53号令实施以来,全省首个大型灌区工程弃渣场变更水土保持补充方案获批项目,不仅标志着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弃渣场变更工作依法得到行政许可,更彰显了亭子口灌区水保团队在攻坚克难中的智慧与担当。
亭子口灌区工程建设的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这份艰辛却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员们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团队上下齐心,用拼搏精神凝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正是这样的信念与坚持,终将使亭子口灌区工程成为四川骨干水网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未来,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将带着这份荣耀与使命,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征程上继续无畏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