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老乡,这几天田里用水怎么样啊?”
“这几天田间的沟渠里都有水,虽然水不大,但够用,泡田育秧正合适。”
在生机盎然的春日田野间,这样的对话不时可见。自通济堰灌区2025年春灌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以来,通济堰管理处干部职工深入灌区用水一线,调查了解灌区供水情况,只为更好地做好供水服务,为灌区万亩农田绘就春灌“保障图”。
通济堰进水闸
三驾马车齐发力,精准护航“春耕图”
今年,通济堰管理处创新推出“组织+工程+管理”三维保障模式,为灌区良田架设稳产增收三重保险。
组织举措,把牢春灌“方向盘”
为扎实打好春灌保栽“主动仗”,灌区构建“双轮驱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春灌用水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全面统筹协调灌区水资源调度、用水纠纷调处及灌溉秩序维护工作,建立“日巡查+周会商”机制,确保供水秩序平稳有序。
二是打造“党建+服务”先锋队伍,按照“党员带青年”的配置模式,统筹48名骨干人员组建4支春灌服务队,驻守重点渠系实施水量监测,开展“三上门”服务(需求摸排上门、水情宣传上门、应急送水上门),保障农田精准灌溉。
党员带领青年在灌区巡查
工程举措,守牢输水“安全线”
为保障春灌顺利进行,春灌前灌区统筹600余万元资金实施工程体系建设:
应急修复工程。从2024年开始,先后修复水毁垮塌渠道150米,垮塌渠道2处,对临江堰、范盆堰、普兴堰上游渠道外坡进行加固。
系统维护工程。升级改造巡渠道路800米,并对灌区36座水闸开展维修维护。对2处管理用房进行升级改造,对6个支渠进口进行了“一体化”水闸改造,清理淤积渠道3.68公里。
通济堰维修养护场景
管理举措,织牢供水“保障网”
蓄水开源稳水源,夯实春灌水源储备基础。春灌工作启动前,通济堰进水闸前库容始终保持满蓄状态,蓄水量达300万m³,有效抵御南河来水季节性波动风险。结合智慧水利平台实施动态水位监测,实时调控蓄水量。同时强化多水源联动,在南河来水不足时,及时争取外江灌区启动补水预案。
错峰调度保均衡,构建科学配水体系。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实施三级错峰调度。一是区域错峰,3月中旬完成灌区尾部山坪塘储水45万m³,保障下游行政村用水需求;二是时间错峰,将用水周期划分为3个灌溉窗口期(育苗期,移栽期,补水期),首先保障好7天育苗关键期用水;三是空间错峰,制定差异化灌溉方案,6千余亩空田实施提前注水,有效缓解春灌高峰期用水压力。
下一步,通济堰管理处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持续优化供水调度方案,确保春灌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为灌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助力农民实现丰收的美好愿景,让千年古堰的润泽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