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帮扶专班会同州、县水利部门深入一线开展帮扶工作
“希望你们更加主动发现并提供前瞻性服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点菜式’到‘主动式’的转变。”这是水利厅厅长董里在凉山州调研工作期间看望水利帮扶队员时对水利帮扶工作提出的殷切希望。为认真贯彻落实董里厅长指示要求,水利厅帮扶凉山州工作专班全体队员斗志昂扬、同频共振,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系统思维重构帮扶工作体系,切实将殷切希望转化为帮扶凉山的实际成效。
打造政治引领帮扶体系,凝心铸魂赋能帮扶实效
帮扶专班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认识帮扶工作的政治使命与时代价值,建立“党建引领+精准帮扶”双轮驱动模式。2月25日,帮扶专班召开全员视频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与“三农”战略部署,学习董里厅长对凉山水利帮扶工作指示精神及在挂职和帮扶干部新春慰问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周研讨、月实践、季评估”工作机制强化学习闭环,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力,确保帮扶队伍信念坚定、斗志昂扬,矢志不渝地恪尽帮扶职责。
构建长效联动帮扶体系,强化融合赋能帮扶实效
帮扶专班聚焦水利厅党组“三个服务”理念,实施“四阶联动”工作机制,众志成城,构建“需求精准化、服务主动化、资源协同化、质效标准化”的帮扶生态。
一是建立需求对接机制。深入基层调研,运用“望闻问切”工作法(观现状、访民情、听建议、测水质),建立动态需求清单,解决民生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是建立服务升级机制。发挥专班能动性,推行“云端会诊+驻点解困”双轨服务制,将“点菜式”服务升级为“主动式”赋能,实现从“被动接单”向“主动破题”的跨越性转变。目前,帮扶专班已将服务窗口由州级向县级再次前移,完成全州17个县(市)水利局窗口联系卡现场张贴,进一步强化与基层水利部门的融合。
三是建立资源整合机制。联合“娘家”力量,构建“专家智库+业务小组”矩阵,形成“1名领队统筹+20名队员专业支撑+N个后方单位协同”的立体化帮扶格局,搭建省州县乡四级信息沟通桥梁,实现信息畅通无阻。进一步深化都发中心与凉山州水利局合作共建内容,都发中心派出科技信息化专家,深入凉山西礼灌区,指导灌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是建立质效提升机制。建立“发现问题-分析症结-制定方案-跟踪问效”的全链条管理流程,做好水利技术指导、政策咨询等各项工作,实现帮扶工作落地见效。持续推动会东县江西街许家湾山坪塘项目前期工作,发挥规划院技术优势,开展前期科研编制。
完善因材施教帮扶体系,深化培训赋能帮扶实效
帮扶专班持续深化“365”模式,制定新征程工作方案,精细化“窗口指导-驻点攻坚-巡回督导”三级联动,创造性实施“青蓝接力”人才振兴行动,确保帮扶工作持续性。专班根据20名队员特此优势,成立灌区管理、农村水利、河湖管理、工程建设管理、智慧水利、督查督导6个“青蓝接力”行动组。截至目前,凉山州水利局及全州17个县(市)水利部门近200名水利工作者响应“青蓝接力”行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别加入6个行动组,双方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帮扶队员通过微信群、电话、视频等方式,以“师带徒”形式开展“理论辅导+现场教学+跟岗锻炼”三段式培养,力求为凉山培养一批“留得下、用得上”的水利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帮扶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