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近年来,广安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在治水路上,积极探索创新河湖长制工作举措,高效推进河湖治理与管理保护,努力实现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目前,渠江、嘉陵江、御临河、大洪河出川断面(出广安境)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3.7%,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建立负面清单,强化日常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广安市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负面清单三十条》,河长制办公室及河长联系单位督查人员开展每季度1次明察和若干次暗访的“1+N”常态化督查,发现负面清单情形的,督查人员现场开具“问题交办单”,明确整改事项和时限要求,并当日交办,现场扣分。负面清单管理实行百分制和倒扣分制,年终得分按40%比例计入河长制年度绩效考核,高压推动、重点推动、规范推动全市河长制工作。
三是创新管护模式,强化源头治污。创新构建“N个项目支撑”的河湖管护模式。将辖区1市2区3县108个乡镇115个治水项目,形成近30亿元的PPP项目,通过招标,交由中国水环境集团统一打捆包装,开创了国内唯一区域性、跨流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先河,PPP项目成功纳入四川省PPP示范项目、财政部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有效解决了地方政府资金短缺和专业营运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PPP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6亿元,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站)85座,改造乡镇污水处理站4座,并建成115条、总长达210公里的污水管网,正在建设(改造)乡镇污水处理站3座。建成全省首座地埋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广安市污水处理厂,应用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治理污水,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一级A标准。
五是探索校地合作,打造研培基地。广安市政府与百年名校河海大学全面开展校地合作,在小平干部学院设立“河海大学河长制研究与培训中心(广安)”、在邓小平故居管理局建立“河海大学德育教育基地”、授予广安市水务局“河海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牌子,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战略咨询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力求把广安打造成全国河长制研究与培训基地。今年以来,广安市与河海大学共同启动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暨河(湖)长制宣传活动,组织2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15名河海学子赴广安实训,开办2期河长制培训班,培训河长近3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