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武引中心派驻营山县新光村第一书记杨浩
2024年7月,我和工作队员李超恒带着行李与期待,乘车前往300多公里外的营山县新光村,正式开启了我们扎根乡村、倾情奉献的新征程。临行前,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国贤对我们殷殷嘱托:“你们不仅代表了我们武引人的形象,更是代表了四川水利人的形象,要大胆干事、干净干事。中心党委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这份沉甸甸的嘱托,成为了我们驻村帮扶路上的“定心丸”,既坚定了我们“扎下去”的决心,更点燃了我们“干出来”的热情。
黑夜下的牵挂
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我们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倾听民声,旨在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准乡村发展的痛点与难点。在走访与巡查中,我们发现新光村5.6公里长的主干道缺乏照明设施。每当夜幕降临,道路就一片漆黑,村民夜间出行仅能依靠手电或手机照明。阴雨天气安全隐患就更大,村民老郑就曾在夜间检修供水管道时因光线不足险些受伤。这一事件让我们更加认识到道路照明问题的紧迫性,也坚定了为群众排除安全隐患的决心。
群众需求就是行动号令。随后我们专门组织召开“坝坝会”,邀请村民代表参与商讨。经过充分讨论,尽快安装路灯成为广大村民们最强烈的共同愿望。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把解决好这一民生诉求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向大庙乡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道路照明问题的专项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主干道照明缺失给村民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着重强调了路灯建设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
(召开“坝坝会”)
灯光里的担当
在获得大庙乡政府大力支持后,我们迅速推进新光村道路亮化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开展实地勘测,精确统计路灯布点需求;科学编制项目预算,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高效;持续优化建设方案,兼顾照明效果与节能环保要求。然而,当这些基础工作告一段落时,项目资金缺口却成为横亘在面前的最大难题。面对这一困境,我作为第一书记,主动向派驻单位武引中心专题汇报,详细说明项目进展和资金需求,全力争取资金支持。
(开展入户走访)
武引中心在了解情况后,迅速落实5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项目资金到位后,我们信心倍增,立即与村委会分工协作,全力推进项目实施。村委会牵头组织安装工作,并动员5名本村脱贫户参与施工,既保障了工程建设和进度,又实现了群众就地增收。我们则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和安全,从基础开挖到调试运行,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了所有环节符合规范。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一直秉持着“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的理念。
道路上的欢歌
今年8月,由武引中心捐建的新光村道路亮化工程全面竣工。完工当晚,我和李超恒、村书记李永平沿着5.6公里长的村道逐段巡查,仔细确认每一盏路灯运行状态。夜幕中,60盏太阳能路灯如挺拔的哨兵巍然屹立,柔和而明亮的光线洒满路面,远处山峦轮廓依稀可见,以往漆黑曲折的道路已成通途。村书记李永平感慨道:“你们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啊!这条路亮起来,不仅方便了大家夜晚出行,更照亮了我们村发展的希望!”
(检查路灯安装)
村民老郑也特意打来电话,语气中洋溢着喜悦:“杨书记,这路灯真亮,还整夜不熄。我晚上检修水管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摸黑啦!”更令人动容的是,如今村民每晚借着灯光聚在路口空地上跳广场舞。她们边跳边说:“这五万块钱花得值!”“灯照得路上亮堂堂,心里也暖洋洋的!”就连过往的车辆也放慢了速度,不时有司机停下来看看这幅光亮祥和的乡村夜景。这一盏盏灯,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新光村每个夜晚的生活与温度。
一盏灯,照亮一条路;一片光,温暖一个村。这60盏路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连接武引中心驻村工作队与新光村村民之间一条坚实的纽带。一年多来,我和李超恒虽未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始终将那份殷殷嘱托铭记于心,把每一件关乎村民利益的小事,都当作值得全力以赴的大事。如今,走在新光村的路上,村民会主动上前拉几句家常,家里遇到难事也常常第一个想到找我们商量——这份在日常中产生的信任,比所有的灯光都更明亮,也更恒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