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宜宾水文中心驻屏山县新安镇红庙村第一书记 张馨予)
驻村红庙,是组织的重托,更是贴近泥土、连心乡亲的历练。我深知唯有以心换心、实干破题,方能不负期待。从叩门走访的破冰开始,一场与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温暖旅程就此展开。
一、叩门连心,破冰融入
初到村里,面对村民们疑惑与期待交织的目光,我意识到,要想开展工作,第一步必须打破隔阂,融入这片土地。炎炎夏日,全覆盖走访两百余户,踏遍村道阡陌,汗水滴落处,是隔阂的消融。从疑惑到期待,从观望到敞开心扉,乡亲们质朴的笑容和愿意倾诉的“家常话”,是对“敲门行动”最珍贵的回馈——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熟悉,更是心灵纽带的初步织就。
对于驻村接到的第一个大任务——全村收入大排查,我带领工作队员迎难而上。白昼穿梭于田埂农舍,倾听记录;夜晚挑灯整理数据,分毫必较。高效完成268户1025人的收入大排查,是团队协作与坚韧的答卷。聚焦64户脱贫户、7户监测户,逐户核实,完善“一户一档”,建立动态台账,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数据基石。
二、赋能乡土,产业破局
红庙地处偏远,产业薄弱、销路梗阻是发展之痛,双管齐下破解难题。通过学习产业强村经验,我联动村“两委”,开展白茶管护、枇杷防虫、金银花选育、茵红李改良(蜂糖李嫁接)等系列培训,引入专家实地指导,提升产业“内功”。
收获季,我变身“推销员”与“联络员”,拍摄宣传展板推广农产品,采用“以购代捐”(对接帮扶单位)、亲友代购、社群推广等多种方式,助力蜂蜜、竹笋、菜油、枇杷、茶叶等优质山货销售。看着村民腰包渐鼓、笑逐颜开,是对实干价值最生动的诠释。
三、水润民生,枝叶关情
在为乡村谋发展的同时,我始终牢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村里有几位孤寡老人,生活起居困难,我定期上门看望,帮他们打扫屋子、采购生活用品,陪他们聊天解闷,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村里老人对于网络缴费不懂,我便化身“数字助手”,手把手助老人完成医保缴费、电费缴费等急难事项。
对于村里的残困儿童,我也时时惦记着,积极为他们牵线企业捐助,协助申请贫困助学金,确保每一个孩子都不辍学。对于抑郁青少年,也时时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关心她们的学业情况。长期联系下,她们有事情也愿意和我分享。
我坚持“凡节必过,凡事必应”原则。驻村至今,时常购米油慰问特困人员、残疾人员、低保户、脱贫户、监测户等传递组织温暖;精心组织植树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凝聚乡情;村里红白事、病患床头,必有我的身影——这份“在场”的关怀,是干群连心的最强粘合剂。
结语:回首足迹,汗水浇灌收获,真心赢得信任。从精准排查到产业赋能,从助销山货到情系老幼——每一步都印证着“脚下有泥,心中有情”。乡亲们的笑容和敞开的心扉,是前行最坚实的动力。我将继续扎根这片热土,与红庙村民同心同行,共绘更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