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水事

驻村印记·情暖营山|振兴路上的“心”与“行”

来源:时间:2025年07月29日 17:11

作者:沈洪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派驻南充市营山县望龙湖镇青龙村第一书记

2024年7月,我怀揣着组织的信任与青春的炽热,踏进了群山环抱的青龙村,这是个民风淳朴,却因地理条件、基础薄弱而徘徊在发展边缘的小山村。站在这片亟待发展的土地上,望着村民们眼中交织的期盼与犹疑,我知道,振兴之路没有捷径,唯有以心换心,用实干去抒写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情。

党建引领:让“主心骨”更有力量

初到青龙村,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党员结构老龄化问题凸显,工作推进常显乏力。如何破局?我与工作队员王鹏决定从激活“神经末梢”入手,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将会议室搬到村民院落中、沾着露水的田埂上,让“主题党日”化作疏通沟渠的锄头、为民排忧解难的实践。当村民们看到党员们卷起裤脚清淤排堵,冒雨巡查排险的身影时,信任的纽带悄然系牢。

一年耕耘,成效初显。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提升,推动15项民生实事落地,为28户困难群众落实临时救助或低保扶持,化解3起邻里纠纷,消除3处村道安全隐患,村“两委”满意度测评达96%。看到党员们主动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为群众办实事的场景,我深切感受到:党建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是用行动筑牢的民心根基。

夯基惠民:让“小山村”有大变化

驻村走访,最让我揪心的是“行路难”与“用水难”。坑洼的村道、雨天的泥泞、季节性缺水,这些“硬伤”都深深困扰着村民们的生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块“短板”补上。为了摸清症结,我与王鹏,踏遍村里的沟沟坎坎,鞋底沾满泥巴,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村里的难题,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更是磨破了嘴、跑酸了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11月,1公里“连心路”顺利修通,还记得通路那天,72岁的刘大爷拄着拐杖来到现场,颤巍巍地说:“这辈子没想到还能看到家门口通上水泥路,感谢你们!”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青龙村还将继续实施3.25公里村道硬化工作,建成后将有效解决3个村民小组167户577人的“出行难”问题。针对季节性缺水问题,我们发挥水利专业优势,积极向派员单位汇报争取饮水安全提升帮扶项目,项目落地后将有效缓解6个村民小组58户191人的“用水难”。

产业赋能:让“小产业”有大作用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青龙村本身底子薄,经不起试错。为此,我与王鹏同村“两委”共同商议,确定了“由无到有”“保本稳收”的产业发展原则和“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巩固传统种植的同时,依托资源培育成熟产业。

加强与村内淡水鱼养殖合作社的协作,争取项目资金提升改造100余亩鱼塘,帮助增加就业岗位3个,带动村民15余人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超2000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引进企业、引导村民投劳等方式,种植油料经济作物150亩、农作物15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较往年实现翻番,同时有效带动村民20余人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超1000元。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一年,我晒黑了、变瘦了,但看到青龙村的变化,听到村民们那句“沈书记,吃了饭再走”,陈大爷路过村委会时总要进来喝杯茶聊聊天,所有的辛苦都值得。这些温暖的瞬间,让我深刻体会到:驻村干部不是过客,而是村民的“家里人”,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要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的事业。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