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乐山市夹江县东风堰灌区锚定水资源高效利用目标,自2023年、2024年先后获批四川省水权与水价改革试点、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以来,在省、市水利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的统筹指导下,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工程升级为基础、科技节水为抓手、文化赋能为纽带,逐步构建起具有遗产灌区特色的用水管理、水价形成、工程管护和投融资机制,改革试点成效初显,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力。
工程筑基,筑牢改革硬件支撑。改革落地,硬件先行。近年来,灌区整合中省专项资金、国债资金及银行贷款等各类资金2.6亿元,精准实施基础设施升级工程,为水权水价改革筑牢“硬件支撑”。通过实施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水环境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末级渠系整治等项目,灌区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建成高标准农田5.4万亩,占总面积的达85.7%,节水灌溉面积率突破80%;骨干渠道及建筑物完好率分别提升至99%、83%,田间渠系及建筑物完好率达81%、80%;水情监测、视频监控、闸门远程控制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水权分配、水价核算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改革推进有了“硬底气”。
节水赋能,激活改革内生动力。以水权水价改革为杠杆,灌区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动用水方式向集约化转变,让“节水”与“增效”同频共振。累计完成0.87万亩农田高效节水改造,在蔬菜大棚、葡萄园等区域配套滴灌管网,灌溉水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年节水超120万立方米;聚焦农业节水创新,红光村乐天农场示范推广旱育秧技术与机械化耕作,春灌泡田时间从7-10天压缩至2天左右,亩均节水50-80立方米,“省水、省工、增产”的实效让农户从“要我节水”转变为“我要节水”。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让水权水价改革从“政策要求”变为“群众需求”,激活了内生动力。
文化聚力,营造改革浓厚氛围。依托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双重优势,灌区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让水权水价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精心举办“农历二月二”东风堰放水节、建堰360周年大型融媒采访活动、东风堰申遗十周年纪念活动等,通过在展览、宣传片融入现代节水倡议,引导公众知水、节水、护水、亲水,强化群众增强保护水利工程、遵守水法律法规、节约水资源的自觉,让“节水护水”成为社会共识,为改革深化凝聚起强大合力。
下一步,东风堰灌区将持续深化水权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水权交易机制,优化水价形成体系,让改革成果更好惠及灌区群众,努力打造遗产灌区水权水价改革的“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