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水事

扎根基层践初心 水文青年显担当——驻村工作感悟与方法论分享

来源:时间:2025年07月28日 17:44

我叫樊珏,是德阳水文中心驻村工作组的一名成员,作为水文系统的青年干部,2024年8月我带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的使命来到南充的一个小乡村:金竹村。近一年的基层历练,从机关到乡村,从水文情报预报到田间地头实践,从技术思维到群众思维,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工作视角与方法,也让我有了成长的感悟:

一、角色转变:从“技术员”到“多面手”

在机关时,我的工作聚焦水文数据分析及中长期水情趋势预测,针对性更强;而驻村后,我需要同时扮演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项目协调员等多重角色,主动性更强。我认为,基层工作内容可能每个村不尽相同,工作方法也略有差别,但都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从需求出发,政府或人民有需求,产生了问题,我们就来解决问题,做好润滑剂与螺丝钉。这份工作的价值不在于写了多少报告,而在于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多少问题。例如,在全国防返贫监测时,我们需要白天逐门逐户地走访记录,晚上整理资料,及时分析记录最真实的信息;推进农村大棚项目建设时,既要和承包方及回龙镇政府对接技术方案,又要向村民解释施工对耕作的影响,协调土地流转租金问题;阆营高速和旅游路在金竹村地段施工时,我们需要协助政府和施工方推进进度,与群众沟通拆迁补偿方案,向政府反馈不合理设计等问题;在夏初干旱之时,我们需要关注本村旱情,收集受灾群众的情况信息并为其针对性采取措施,必要时还申请了打井。


二、认知扩展:读懂“中国农村的毛细血管”

从前,我的办公地点主要在电脑前,现在我的办公地点在整个广袤的乡村。那些田间地头积累的“土办法”,让我更立体地认识到:机关工作是“谋篇布局”,驻村工作则是“落地生根”。金竹村虽小,却是观察基层工作的“显微镜”。驻村干部的四项职责为“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看上去是干巴巴的一段话,而实践过程中,我渐渐读懂了它。在村“两委”开党员大会时我发现,党员年龄普遍较大,且出现年龄断层的情况,这才切身感受到“建强村党组织”的重要性;每每看到村民们在我们争取的项目中就近务工,公益性岗位也越来越多,我理解了强村富民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正是由于我们的公益性岗位提升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乡村道路也时刻保持着整洁美观的面貌,去年底到今年初的秸秆禁烧工作也让村容村貌改观不少,我们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在走访时我们主要参考“两不愁三保障”来摸排,即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我渐渐理解了“两不愁三保障”在基层的复杂实施场景,在村民这些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第一时间上报处理。帮助群众积极申领国家的务农补贴、就业补贴等优惠政策,也帮助他们网上操作缴纳医保,这些日常的点滴中我切身感受到政策的现实意义,这也是真正的为民办事服务。

三、价值重构:用“泥土味”替代“书生气”

初到金竹村时,我怀揣着从驻村工作文件资料中学来的“乡村振兴理论知识”,准备大展拳脚。第一次召集村民开会宣讲政策时,我配合第一书记刘洲同志用普通话字正腔圆、滔滔不绝地讲着产业振兴、生态宜居等宏大概念,却发现台下的大爷大妈们眼神茫然。直到村支书张书记悄悄提醒:“小樊啊,跟群众说话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在基层,再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转化成老百姓能理解的语言,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从此,我学会了会议室搬到村民院坝中,用小喇叭把文件官话“翻译”成方言土话,用“养猪养鸡”的例子解释产业规划,用“房前屋后干净了蚊子就少”来说明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这种“翻译”能力,是机关工作中永远学不到的宝贵技能。这一年的驻村经历重塑了我的群众工作方法。在机关时,我习惯通过报表数据了解民生;在村里,我学会了坐在老百姓家里的板凳上听他们拉家常,在看似闲聊中捕捉真实需求。处理村民矛盾时,我逐渐掌握了“情、理、法”的运用顺序——先共情安抚情绪,再讲道理分析利弊,最后才涉及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要建立“问题-解决-反馈”闭环:村民反映的每个问题都要有回应,哪怕暂时无法解决也要说明原因。这些柔性智慧,也是一种有效的工作艺术。

驻村生活也给了我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当城市的生活便利被简陋的条件取代,当机关的规律作息被随叫随到的村级事务打乱,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的全过程。记得半夜12点被统筹去邻村通宵整理资料的狼狈,也记得我的帮扶户送来土枇杷、青李子时的感动;经历过拆迁项目推进屡屡受阻的挫败,也品尝过问题解决后的欣喜。这些酸甜苦辣让我褪去了机关干部的“娇气”,长出了基层工作者的“老茧”。曾以为乡村振兴要靠“高大上”项目,后来发现,帮留守老人修整门前小路、教会农户使用APP查看天气预报、帮助群众申请低保或残疾证、为农民争取春耕肥料、为受灾群众运送生活用水,这些“小事”更能赢得群众信任。

驻村一年,受益终生。我坚信:青年干部成长的沃土永远在基层。愿我能以“水文测报”般的细致、“江河奔流”般的激情,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青春答卷!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