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水事

超长汛期交出“零伤亡”答卷 泸州防汛减灾新机制实战解码

来源:泸州市水务局时间:2025年11月07日 17:36

51日到1017日,四川省泸州市落实国、省防汛减灾救灾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对暴雨蓝色预警5轮,特别是有效应对“7·9”“7·19”暴雨灾害,实现洪涝灾害无人员死亡、水库无垮坝、重要堤防无决口的目标,最大限度降低了水旱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今年的超长汛期中,泸州市防汛出现了新特点、新机制、新实践、新设备。


新特点:区域极端性暴雨突出

今年汛期,泸州市出现了区域极端性暴雨突出、长沱两江最大流量偏小、部分中小河流洪水明显的特点。对此,泸州市发布市级山洪灾害气象预警5次,各区县启动防汛应急响应22次(其中1次),市本级启动防汛级应急响应1次、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6次。

在区域极端性暴雨突出方面,全市今年出现“7·9”“7·19”“7·23”“8·11”“9·11”5次区域暴雨,特别是“7·9”“7·19”两轮暴雨天气,多项指标突破历史极值。

79日至10日,泸州市遭遇大范围强降雨,全市近一半区域过程降雨超过100毫米,2个站点出现特大暴雨,151个站点出现大暴雨,97个站点出现暴雨,暴雨和大暴雨站点总数,1小时最大降雨量(古蔺县皇华镇文风楠木树站98.1毫米),12小时最大降雨量(315.5毫米),24小时最大降雨量(323.6毫米),过程最大降雨量(345.1毫米),均突破全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在部分中小河流洪水明显方面,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塘河(大槽河)福宝水位站、赤水河车辋水文站等出现超保证水位洪水。其中赤水河赤水站出现最大流量5100立方米每秒,较近10年最大流量均值偏大78.6%

新机制:三连环机制保度汛安全

今年汛期,泸州市建立三单一书全覆盖机制、两书一函补漏洞机制、督导检查严监管机制,通过三连环机制,通过清单化管理与书面督促,构建了防抗救一体化格局,保度汛安全。

三单一书全覆盖机制,以清单方式将防汛抗旱责任细化到最小工作单元,梳理指挥部领导干部责任清单、部门职责清单、隐患风险清单,并签订《防汛抗旱责任与任务承诺书》。

两书一函补漏洞机制,根据检查发现的落实防汛抗旱部署不得力、瞒报或谎报灾情信息等问题,由泸州市防指或者市防办向责任人发《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以书、函形式要求整改。

督导检查严监管机制,采取四不两直、座谈问、资料查、电话抽和明查+暗访相结合的专项督查、综合督导和蹲点督导方式,对各级各部门落实部署、组织责任、监测预报预警等9项内容开展督导,确保安全度汛。

如泸州市龙马潭区采用三连环机制后,逐一落实各类防汛责任人500余人,组建防汛减灾检查组6个,对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共发现问题隐患95个,已全部完成整改。

新实践:“31增强临灾指挥能力

为了强化洪涝灾害临灾指挥处置能力,今年汛期,泸州市建立“31临灾处置指挥机制,与已有的基层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网格化管理。

“31指转移避险指挥官、避险过程监管员、安置管理责任人和过渡安全屋。指挥官按照一线责任人村社干部乡镇干部的次序逐级接替担当,监管员和责任人则是由基干民兵和村组干部为主来担任,过渡安全屋则是建立在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域内的避险安置场所。

泸州市运用“31临灾指挥处置机制,紧急避险转移37951人,紧急转移安置3884人。

在建立‘31机制之后,我们逐级建立谁发布、谁接收、谁处理、谁落实、谁反馈的预警预报信息确认反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和信息紧急程度,明确预警反馈时间限制,加强重点地区、重要时段(特别是深夜)、重要情况预警信息发布后的提醒督办,将叫应’‘喊醒逐级传递到基层末梢。泸州市水土保持与防汛抗旱中心主任陈德蔺介绍。

新设备:古叙安装山洪防御测雨雷达

今年7月,泸州市叙永、古蔺两县实施山洪防御测雨雷达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

该项目之所以在叙永、古蔺两县实施,是因为这两个县是中风险山洪防御县,采取省地共建模式组织实施,四川省水利厅负责雷达设备采购安装及数据运行维护,两个县负责雷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泸州市建设了大量的山洪灾害自动雨水情监测站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自动雨量监测站点只能监测局部点雨量,不能准确把握小流域面雨量;自动雨量站监测存在盲区或不能捕捉到最大点雨量,在流域下游村庄出现有雨不涨水,无雨发山洪的现象。

而山洪防御测雨雷达利用了雨滴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原理,实现对降雨的观测,可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该雷达可以5分钟为频次、75米为网格、半径60千米范围内直接输出精度可靠的高分辨率网格降雨量,因而能够监测捕捉以局地短历时强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以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度和时效性,填补地面雨量站监测的盲区,提高准确监测的保障率。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72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24小时) (非汛期) 028-86935267(24小时)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