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启示大家要把农村供水工作放在建设现代化水网大格局中通盘考虑,以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服务保障本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安地处川东渝北,有大小江河721条,过境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平衡、西强东弱、阶梯式变化大,尤其是岳池县北部、华蓥山区、邻水县等区域缺水问题突出。近年来,广安市水务局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锚定城乡供水“五同”目标,创新“四三”工作法(水量、水质、服务3个关键,规划、项目、管护3个阶段,破建设梗阻、补供水短板、提应急能力3项攻坚,县域统管、水质管理、水价监管3项制度)、“321”工作举措(小改大、库改江、私改公“3改”,统一监管平台、统一管理服务标准“2个统一”,控制水价“1控”),构建起“规、建、管、运、服”5字工作体系,推动农村供水全面增效。目前,全域创建为乡村水务试点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率分别达93.52%、83.38%,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以规划引领,让群众喝上“全域水”。一是谋大势。聚焦解决水资源高效配置,筹集资金695万元,聘请四川水发公司专家团队,采取“1+6+2”模式【1个市级+6个县(区)+2个园区】,编制水网规划2.0版本——《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网规划》,分片研究供水保障能力(嘉右区域、嘉渠区域、渠左区域华蓥山以东和以西地区)。二是定格局。聚焦解决盛水的“盆”,谋划“2+6+1”重点水利工程(亭子口灌区工程、观音桥水库2个大型水利工程,老拱桥、龙孔寨、文昌寨新建和花桥、回龙、红星扩建6个中型水库,芦溪河重点小型水库)及江河库联通横向输水大通道,建成后全市县以上城市均具备双骨干水源保障能力,将支撑3200亿元以上GDP用水需求。三是抓根本。落实水利部“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要求,以新(改、扩)建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为抓手,谋划储备水源连通、引调水、管网互联互通等工程项目74个,加快开展前期工作40个。
二、以建设夯基,让群众喝上“稳定水”。一是开辟水源。将渠江、嘉陵江等大江大河及全民水库等中型水库优质水源与本地水源联通,形成稳定供水格局,提升供水安全性,今年以来实施水源地水库应急调水工程11处。二是建设水厂。建成投用太极湖水厂、茅坪水厂、四方山水厂等一批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快建设渠江(高峰)水厂等21个农村供水工程,落实资金7.38亿元,完成投资6.53亿元,完成率88.5%,建成后将新增规模化供水人口10.02万人。三是延伸管网。今年以来,累计铺设村级以上主管网686公里,覆盖淘汰规模小、设备落后农村供水工程14个。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7处(城市管网延伸工程7处、千吨万人工程42处、千人供水工程102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56处),覆盖人口315.86万人。
三、以管护提质,让群众喝上“安全水”。一是严格落实管护责任。水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供水水质管理工作的通知》,健全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水质管控体系,推动解决饮水管道断裂、过滤池运行不正常等问题。二是加强工程维修养护。今年以来,落实省级维养资金514万元,维修养护农村饮水工程57处,改造老旧管网66.5公里,解决20个乡镇水质水压水量问题、78个高台地村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市155处千人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设备,千人以下工程全覆盖落实沉淀、过滤、消毒等针对性净化措施。三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锚定市委“终结送水历史”期许,加强山泉水、小溪水等水源使用,因地制宜开展打深井工作,经多轮摸排,统计全市应急深井需求216口,推动纳入市自办民生实事,力争三年完成。
四、以运营补短,让群众喝上“健康水”。一是实行国企运营。印发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文件2个,按照“适当补偿、逐步退出”原则,鼓励国有平台公司依法收购全市39家私人承包运营或趸售成品水的供水企业,健全“政府主导、行业主抓、企业主责”农村供水管理体系,力争2027年实现县域统管100%。二是实行控制水价。发展改革、水务、财政、市场监管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村镇供水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范村镇供水价格管理方式,规定村镇供水价格不超过3.5元/立方米,减轻群众用水负担。三是实行标准管理。建立农村供水统一监管平台,对供水单位开展企业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评价,2024年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评价排名全省第一。
五、以服务增效,让群众喝上“幸福水”。一是加强工作督查。将农村供水工作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邀请纪检组共同成立2个专项督查组,紧盯农村供水项目和农村供水服务,围绕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扎实开展排查整治,实行销号管理。二是加强问题收集。创新建立农村供水动态监测信息反馈机制,按“末端、高台地、场镇集中”三类,进行水质水量水压取样监测,主动收集解决农村供水问题,24小时处置即改问题。三是加强供水宣传。创新制作《农村饮水安全政策和常见问题知识解答》微信二维码,并置入“农村饮水安全入户宣传卡”,强化政策宣传,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