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近年来,双流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治水思路,以河(湖)长制为统揽,进一步强化河长制机构能力建设,带强巡河护河队伍,用好河长制“治、抓、管”三字经,推动治水工作落地落实,全区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6个国家和省市监测断面水质实现达标,锦江黄龙溪断面水质近20年来首次达Ⅲ类。
一是突出各级河长主“治”,构建五级治理体系。设立流域区级双河长,建立区总河长办月调度机制,全区2名区总河长、14名区级河长共召开会议36次,研究解决治水难点问题120余个,保障治水工作连续有力推进;全省首创“灌区河长+属地河长”治水模式,设立灌区河长15名,制定《开展灌区河长和双流河长联动治水行动工作方案》,开展联合巡河治水活动5次,出动灌区河长27人次,解决问题8个,充分发挥灌区单位在生态流量配给、河渠岸线保护中的治水协同作用;全区推广“点长”治水机制,设立点长935名,紧盯存在反弹和排污企业等重点污染点位900余个,确保治理成果不反弹。“灌区河长+区级河长+镇级河长+村级河长+点长”五级治理体系高效运转,今年以来,全区河长巡河3.6万人次、整改问题988个。
二是突出河长机构主“抓”,用活三级统筹机构。用活牵总头的区级河长办,设立区河长办,配备专职专业技术人员8名和水质检测相关设施设备,建立区河长办周会商机制,全年召开会商会议45次,完成杨柳河三支渠迎春桥下排口等全区70个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用活属地牵头的镇级河长办,全区9个镇街共配备专职人员75名,配备有水质应急检测试纸,仅双流黄水镇就落实专职人员10名、水质应急检测实施100余套,同时,建立村、社区河长联络员机制,高效推进辖区水环境治理工作;用活流域牵头的区级联系单位,设立区级河长联系单位8个,赋予区级联系单位水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安排、监管和验收、流域问题督查等职能,确保流域内小问题内部解决不上缴、大问题河长办牵头协调解决。
三是突出巡河队伍主“管”,提升队伍巡河能力。打造用“双脚丈量河流”的巡河队伍,建立“水精灵”护河队、“小小河长”、“民间河长”、“专家河长”等巡河队伍10支463人,今年以来,开展巡河5230人次,巡河里程达2.5万公里,可覆盖双流全区河渠总长600倍,如双流西航港街道巡河人员康高强,全街道所有河渠的边边角角每个月都要走上三遍,每年跑废十几双鞋子;又如双流东升街道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启动了“全民治水”系列活动,将河长制工作加工成诗歌、小品、舞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让爱水护水治水观念深入人心、口口传颂,仅迎春社区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提升巡河队伍管水能力,区河长办邀请省市治水专家、教授,每年分4次对各类巡河队伍实施全覆盖的巡河管水技能培训,各镇街每年分2次对村社河长制联络员、河道保洁人员开展专题培训,2020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5次,培训人员21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巡河队伍管水能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唤起了儿时水清岸绿的记忆,久违的白鹤等野生鸟类又一次次在杨柳河、江安河、锦江边觅食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