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汛期以来,面对多轮强降雨考验,东风渠管理处着力“四个转变”,积极推进防汛值班调度一体化,有效破解防汛值班痛点难点问题,成功应对成都主城区“6·29”“7·3”“7·4”等多次暴雨,交出了高效的实战“答卷”。
一、从“粗放值守”向“精细管理”转变,以值班规范化夯实工作基础
“过去,部分值班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值班场所分散,流程模糊不清,效率老是上不去。”东风渠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直言曾经的短板。如今,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东风渠管理处从“主体、场所、流程”三方面发力,值班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人员配置方面,创新采用“1+1+1”梯队模式(带班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组长以上干部),同步新增7名专业人员充实防汛值班力量。场所建设方面,在加快推进处机关指挥分中心建设的同时,以水情值班室为临时会商点,实现信息收集、调度会商、指令下达“一站式”处理。流程规范方面,重新梳理、设计、制定标准化值班流程,修订“防汛值班制度”,明确值班时段、人员安排等8项核心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从“层层传达”向“快速响应”转变,以调度科学化打破效率瓶颈
“7月3日成都暴雨红色预警时,我们10分钟就敲定了调水方案!”提及近期暴雨应对,值班人员记忆犹新。这样的高效响应,得益于调度机制的创新突破。
监测环节,整合都江堰智慧灌区平台与地方气象数据,6月下旬以来累计收集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等关键信息50余条,为数次暴雨应对的调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决策环节,打破层级壁垒,建立“两级会商+两级调水”模式,将调水指令从过去的“四级传达”优化为“两级直达”,大幅提升指令下达和响应执行效率。执行环节,构建“指令接收—执行反馈—结果跟踪”工作机制,确保调水指令、预警信号、应急响应形成闭环管理。6月24日以来,启动、终止防汛应急响应14次,调水指令执行率达100%,高效处置护岸垮塌、树木倒伏等险情12次,以实战检验了机制成效。
三、从“相互脱节”向“高效融合”转变,以值班调度一体化实现“1+1>2”
在规范防汛值班形式和调度内容基础上,东风渠管理处着力推动两者一体化、耦合化、互促化,以值班形式统揽调度内容,以调度内容做实值班形式。由防汛值班人员直接执行调度,确保“一线事一线办”;将调度流程融入值班流程,全流程实行模板化、固定化、标准化管理,避免“值班”与“调度”脱节;公示当日值班人员名单,制作7类应知应会明白卡,让防汛值班调度“谁在干、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
四、从“思想重视”向“能力升级”转变,以专业培训提升防汛“硬实力”
组织专题培训会,对《水旱灾害防御职责明白卡》、防汛值班制度及年度应急预案进行深入解读,各管理站现场交流防汛经验,处机关及各管理站防汛值班人员、12处重要桥闸值守人员全员“充电补能”。入汛以来,已开展专业培训15场,累计覆盖280人次,队伍专业能力有效提升。
从机制优化到实战练兵,从责任压实到能力提升,东风渠管理处正以更严密的体系、更扎实的举措、更高效的响应,织密汛期“防护网”,全力守护灌区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