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面对灌区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及日益显现的旱情,毗河管理处坚持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及时精准滋润了灌区内4.5万亩初显旱情、亟待灌溉的农田,有效缓解了水稻等秋粮作物关键生长期的“卡脖子”旱情,同时统筹推进灌区水库蓄水保水工作,为秋粮稳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府粮仓成都东部新区十万亩粮油园区)
(张家岩水库)
为坚决打赢抗旱保收攻坚战,毗河管理处采取了“科学抗旱+安全保障”的综合性策略。
精准掺灌补灌,科学调度水源
强化水源科学调度,深入一线调研灌区用水需求,优化骨干渠系输配水方案,应用量测水及物联网监测系统,科学开启引水闸门,精细实施掺灌补灌,确保水资源高效直达作物需水关键区域。6月10日以来,已累计向灌区输水3750万立方米,预计8月还将精准输水500万立方米。同时,严格执行调度计划,利用降雨间隙和错峰时机,积极为张家岩、石盘、三岔等水库蓄水,目前有效蓄水量达2.27亿立方米,为后期抗旱和“三生”供水储备了宝贵水源,构建了“渠水畅流、水库有蓄”的多重保障体系。
(渠道测流)
夯实工程基础,强化隐患排查
组织工程专班对渠道、闸门等设施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加大对水利工程和闸房设施设备的巡查监测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在张家岩水库开展无人机智能巡检作业,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和用水情况,对排查问题建立台账,明确责任限时整改,实现闭环管理。6月以来,开展专项隐患检查3次,辨识危险源200余项,及时抢修渗漏点2处,更换老旧闸门设施6套,确保了输水效率与工程安全。
(无人机智能巡检)
延伸服务末梢,科技智慧赋能
以“党建+服务灌区”为载体,组建20余人的防汛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摸排灌区输供水难点堵点,疏通渠系“毛细血管”,解决用水困难和水利保护问题20余个。同时,依托智慧水利平台24小时精准监测工情、水情、雨情,动态调整输水节奏,配合人工巡查值守,为掺灌补灌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实地解决用水问题)
严阵应急值守,筑牢安全底线
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与属地政府、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送,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100余条。制定分发防汛抗旱工作手册,加强抢险物资储备和维护,落实抢险队伍5支,做到应急响应迅速、处置科学有效,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保障抗旱输水期间工程安全、人员安全。
(值班监测)
灌区村民纷纷感慨:“毗河管理处送来的不仅是水,更是丰收的希望!特别是掺着用、补着浇,一点没浪费,真是一场‘及时雨’!”
(稻虾综合种养示范片)
当前,龙泉山灌区夏种作物长势喜人。毗河管理处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密切监测天气、旱情变化,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将抗旱保灌与汛中安全生产、水旱灾害防御紧密结合。以“旱情不退、战斗不止”的决心,科学实施掺灌补灌,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安全,为守护粮食安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