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通江的山水如一幅未完的画卷,清流潺潺,青山叠翠,默默见证着我们的足迹。
6月12日上午10点,我站在杨柏镇新建的小型集中供水站前。洁净的山泉正流入管网,奔向山间房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这座凝聚内江市50余万元帮扶资金的供水站,是我扎根通江农村饮水安全一线的第一座里程碑,冰冷的数字瞬间被生活的温度点燃——那一刻,我触摸到了帮扶工作的灵魂。
午后,金溪河水库工地。烈日炙烤着裸露的河床,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在这里,我从零开始学习大坝设计流程,与同事和施工方一同商讨导流洞贯通方案,在泥泞中反复测量水位标准。汗水模糊了视线,内心却有一种奇妙的踏实感。河流重焕生机,而我,也在高山溪谷间找到了自己的坐标。向上的拼搏,效能的提升,源于自我价值与工作的深度契合——我正用双手打磨这份内驱力,用汗水书写对这片土地、对帮扶使命的承诺。
夜幕低垂,我漫步在红军广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的石刻标语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今年春天,我协助推动乡镇水利员与村社建立了水利工程月度巡检机制,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的提升。这些努力,如同为水利工作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制度“堤坝”,让我在日常工作与制度保障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回望两年帮扶征程,不仅是数字的累积、项目的堆叠,更是生活的蝶变。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其中,从杨柏镇的涓涓清泉到金溪河的山间溪谷,从水质保障到灌溉优化,每一滴水的流淌都让我对肩负的使命更加笃定。
站在红军广场,内江与通江“两江”情谊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片土地,不仅是帮扶的“战场”,更是我成长的沃土。我将继续深耕:深化制度建设,推动更多工作纳入长效管理机制;优化茶叶产业灌溉系统,提升每一滴水的利用效率;持续保障民生、产业的用水安全,为通江的全面振兴注入不竭的“水动力”。
夜风轻拂,心潮起伏间,一个信念愈发清晰:每一滴奔涌的山泉,每一步坚定的步伐,都承载着希望与未来。在这片青山绿水间,我将继续以水利人的执着与匠心,守护这方水土,书写属于我们共同的、奔流不息的故事。(刘旭波,内江市水利局机关党办副主任,挂任通江县水利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