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绵阳市游仙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庆培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进一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始终把节水优先放在首位,严控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不断巩固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游仙高质量发展夯实水利支撑,不断注入蓬勃“水动力”。
落实制度,打好节水“组合拳”
一是政府主导整章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近年来,游仙区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细化监管措施。先后制定《游仙区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游仙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游仙区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游仙区节水型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与用水和水环境建设有关的各类规划、方案、计划等都要对节约用水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使节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
二是严格审批有偿使用,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切实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双控目标”,全面落实计划用水、定额用水等制度,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评估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按照《四川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办法》规定,按照“税务征收、水利核量、自主申报、信息共享”的征管模式,确保水资源税应收尽收。
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发挥执法利剑作用。印发《关于开展取水许可集中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开展拉网式取水许可集中排查整治行动,发现问题责令限时整改。印发《绵阳市游仙区河湖安全保护综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2023年-2025年)》等相关文件,建立河湖安全保护综合执法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行业监管、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工作合力,为水资源合法有效利用提供坚强保障。
精准发力,下好节水“一盘棋”
一是网格管理,不留死角。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以镇(街道)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节约用水服务能力;积极培育专业性社会节水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节水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农业灌溉等领域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扩大基层节水管理和服务队伍规模。不断完善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形式,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管理。以灌域村或农业合作组织为单位,组建83个用水户协会。同时,将项目区域内的小型水利工程确权到用水户协会,按照“谁所有、谁管护”的原则,推动权责下放,印发产权证、使用权证,从责任源头上调动群众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项目优先,筑牢本底。一步一个脚印,用具体项目夯实节水体系的底部基础。投资0.93亿元,实施“十四五”游仙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灌面36.97万亩,保障城区30万群众生活用水,年增节水能力320万立方米;投资0.49亿元,实施天星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成后可改善灌面面积1.83万亩,恢复灌面面积0.94万亩,年增供水能力441.25万立方米;实施游仙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至2026年计划投资10.93亿元,实现全区恢复灌面13.8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面3.03万亩,全区耕地保灌率达到93%以上,年新增节水能力4542万立方米;借助城市道路和老旧小区改造,已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城市老旧管网有计划地实施改造,目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呈逐年降低趋势。
三是行业参与,激活动能。节水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因此对相关责任部门的工作职责、管理职能进行明确和细化,做到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游仙区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节水管理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包括制定节水规划和节水标准、建立节水评价体系、执行行业节水监管等,通过部门联动,由区水利局牵头主抓,会同区工信局抓企业节水、区教体局抓学校节水、区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抓机关节水、区文广旅局和区商务局抓三产节水,区住建局抓社区(小区)节水,实现节约用水理念全覆盖。
强化宣传,唱响节水“主旋律”
一是抓牢宣传,提升意识。立足于节水文化建设,紧紧抓住“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区级各部门、各镇(街道)线上线下齐发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节约用水宣传。线上利用直播游仙APP和游仙区工友荟等平台面向大众开展“节水知识大赛”“‘节水在游仙’短视频大赛”;线下区教体局组织各中小学开展“节水宣传进课堂”,区住建局开展“节水宣传进小区”,区机关后勤保障服务中心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节水宣传进乡村”等宣传活动,共青团游仙区委联合各社区“童伴之家”开展“节约用水,你我‘童’行”活动等,进一步引导群众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形成全民惜水、爱水的好风尚。
二是加强引导,建设载体。区水利局联合工信、住建等有关部门先后开展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居民小区等节水载体建设,树立一批节水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工业、生活服务业节水,成效明显。累计创建市级节水型学校34所,创建率达到83%;区级节水型单位61家,创建率达到81.97%;市级节水型企业1家、区级节水型企业5家;省级节水型小区1个、市级节水型小区2个,区级节水型小区5个。
三是强化教育,久久为功。将节水宣传由“短期行为”转为“长效机制”,将提高全社会民众的节水意识作为长期性任务进行宣传。将节约用水纳入机关干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中小学义务教育和高等学校德育教育当中,制作节水普及读本,举办社区节水知识讲座,形成多方位立体式教育体系,从各种途径普及节水教育,提升全民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