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利厅门户网站!

四川省水利电力工会第四届“阅读悦行”读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回眸历史颂党恩 阅读阅行做贡献》(一等奖)

来源:时间:2022-05-06 10:24:39

回眸历史颂党恩  阅读阅行做贡献

——读《龙泉八记》有感

成都市东部新区水务监管事务中心  王  芳

《龙泉八记》著于1999年,作者是胡其云老先生,他当年通过阅读有关的历史资料,走访龙泉山灌区工程当年的建设者,以纪实的手法和报告文学的形式,追记了为建设龙泉山灌区工程灌区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数感人的英雄事迹。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盼水记、缚龙记,共苦记,同心记,青春记,新功记,三湖记,翻梢记。所记所述,情节感人,文采飞扬,不失为一部写水利人、叙水利事的佳作。

第一次读《龙泉八记》属于一种充电式阅读。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龙泉山灌区管理处石盘水库管理局,支部书记朱革先发给我们新来报到的6名同志每人一本《龙泉八记》,希望我们认真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当时的我,仅仅把它做为了解单位建设情况的教科书,通过它了解到龙泉山灌区工程由6274米长的龙泉山隧洞,总库容3.2亿立方米的三岔、石盘、张家岩3座大中型水库,和1500余公里的配套渠系组成,工程始建于最艰难的70年代初,历时10年,简阳县100万人民为此投入了8700余万个劳动工日,完成土石方量2400多万立方米,伤残2000多位民工,11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怀着对工作的无限憧憬,想的是如何快速适应新环境,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把书拉通看完一遍之后写了读后感,并在书的扉页写下记忆最深刻的一句“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便放在书柜,工作需要时偶尔阅读。

第二次读《龙泉八记》是一种推荐式阅读。我先后在龙泉山灌区石盘水库管理局、三岔水库管理局、原龙泉山灌区管理处机关和伤残管理办公室工作,对灌区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和人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灌区有了深厚的感情。2020年初,简阳人民广播电视台与市图书馆合作推出的广播节目《书香简阳》,邀请成年读者朗读与简阳历史相关的经典读物,让文字诉说经典、用声音传递温情。当时,全国人民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到《书香简阳》活动通知后,我第一时间从书柜中拿出《龙泉八记》想要分享给大家,后来如愿参加了简阳电视台《书香简阳》节目录制,着重向大家分享了第三章《共苦记》和第四章《同心记》的内容。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50年前的灌区人民建设龙泉山灌区也相当于是一场战争,胡老先生在书中写到“人们每每把建设龙泉山灌区与战争相比,就其修建过程、艰巨程度、组织形式等等,也确乎一场大战,动员十万之众,占线连绵三四百里,横跨四五个县……”。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一来是想献给所有参加过“龙泉山灌区”建设的前辈们,告慰为工程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118位烈士;二来是在全民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希望大家了解建设龙泉山灌区工程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铭记灌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拼搏精神,激励灌区人民奋勇前行,与疾病抗争。

第三次读《龙泉八记》是一种精神性阅读。参加了《书香简阳》节目之后,我心中又产生一个想法,通过网络平台传播《龙泉八记》,让更多的人了解龙泉山灌区,了解“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壮举,了解灌区历史,传承灌区精神。2020年3月,我在喜马拉雅上注册了账号,创建了《龙泉八记》专辑,每个周末用30分钟来朗读、配乐并上传,从弁言到后记共朗读了70集,每集约3页文字,每集音频时长10分钟左右,获得了2600多人次收听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牢记党恩,重温灌区历史,讲灌区故事。书中写到:当年的工程指挥部设政委,营设教导员、连设指导员,还沿袭了红军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作法,分级建立了党委、总支、支部,据当年统计,当时有1271名党员,在完成任务和功克困难时,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思想工作,在水利工程战场上,以“身先士卒”的作风,带领治水大军,取得了一个个胜利。“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三年见成效,洞库渠相连。”“不打通龙泉山,决不下山。”“为革命修水库,为后代造福。”“宁蚀十斤肉,脱下几层皮,27日打通第一段,一分一秒不能移”……一句句铿锵的誓言和口号言犹在耳。龙泉山隧洞二号斜井破土动工、女子登攀掘进排在石壁上打眼、隧洞全线贯通,三岔居民移民搬迁、挑灯修建渡槽……党员带社员,大家自带干粮、锄头、鸳兜,二锤和钢钎,战天斗地的场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灯杆堡精神”“一盏马灯闹革命”“石佛山精神”“鸭棚子营部”“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土法上马,艰苦创业”……灌区人民心怀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怀,是灌区人民永不枯竭的精神之源,至今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催人奋进,每每读来总是热泪盈眶,总能从中吸取力量。

回眸历史,当年灌区父老乡亲们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献身舍命的艰辛付出,成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富饶灌区。龙泉山灌区工程在形式上没有红旗渠那般响誉世界,然而却实实在在地为子孙后代造福,为灌区的腾飞,为成都东进,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事实也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龙泉山灌区工程”。建设龙泉山灌区工程就是灌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抛弃“靠天吃饭”的观念,下定团结抗旱的决心,在丘陵地区“愚公移山”的伟大实践。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灌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就没有“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献身精神,也就没有造福子孙的龙泉山灌区工程。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方有求,八方支援”社会主义风尚,就没有解放军和铁二局等军队和企事业单位的援助,也就不可能建成龙泉山灌区工程。

50年前,一颗颗闪光的初心,光芒万丈;一盏盏不熄的信念,如火如炬;一个“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的使命,开拓者们用肩挑背磨,用火热激情铭刻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岁月,深刻诠释了灌区人民“敢为人先、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灌区水利人续梦前行。50年来,每一位灌区水利人,深知肩上有千斤重担,我们求实创新,勇于开拓,五十年接续奋斗的成就让每一位灌区水利人骄傲自豪:灌区功能取得新突破,公益效益实现新提升,战略价值得到新体现,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龙泉山灌区的功能和价值将不断延展深化。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站在新阶段,迈向新征程,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新发展理念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强依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战略方向,加快推动“三个转变”、奋力打造“三个灌区”,为灌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我们铭记历史,聆听党话,感怀党恩,紧跟党走,用忠诚、干净、担当,继续书写新时代水利人的光荣与梦想!用科学、求实、创新,书写新时代水利事业的奇迹和辉煌!


【评委评语】

寒露: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50年前龙泉山灌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敢为人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的时代精神,以献身舍命的艰苦付出在丘陵地区进行的“愚公移山”的伟大实践,成就了当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富饶美丽发达的新丘区的历史事实描写,追昔抚今,充分表达了记党情、感党恩、颂英烈、颂人民、弘传统、振精神的主题思想。

文章干净利索,主题突出,交代清楚。特别是对龙泉山灌区工程“战役”中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重大事件以及精神内核的提炼十分精彩,读后让人有一读《龙泉八记》为快之感。

文章手法巧妙,作者通过三读《龙泉八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龙泉山灌区“战役”的基本概况、感人事迹、伟大成就和精神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读后使人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激励,大有催人奋进之感。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 20 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