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建设的建议》(第0279号提案)收悉。水利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引大济岷工程是国家和四川水网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平原经济区缺水问题,为推动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目前,正加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可研审批前置要件已全面完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受理可研报告,正在开展可研评估。
一、关于“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的建议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省政府成立了工程推进专项工作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问题。水利厅组建了推进工作指挥部和实体化办公室,定期召开调度会议,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单位)和市(州)政府采取每周调度、挂图作战、并联审批等超常规措施压茬推进,协调解决工程推进中的专题审批、勘察测量、移民调查、资料收集等问题。二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要求,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引大济岷工程“软建设”专题报告,召开了引入民间投资推介会,正在编制引入民间投资实施方案,为争取可研报告尽早批复创造条件。
二、关于“强化技术创新,注重生态保护”的建议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水利厅组织主体设计单位做好工程技术论证工作,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和28个审批专题、48个科研课题、11个支撑专题;积极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工程勘察院等国内多家专业单位合作攻关,成功破解高埋深长隧洞、大流量有压管道、软岩大变形、高水头消能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同步建设数字孪生工程,完成了“引大济岷工程区大型跨河建筑物抗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邀请院士及水电、公路、铁路、煤炭等相关行业的专家论证,确保前期工作深度。二是注重生态保护。编制了规划环评、项目环评和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工程穿越生态敏感区影响评价报告,均已获得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审批。在前期工作中,多次优化工程方案,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和工艺、设置陆生动物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保护植物就近移栽、栖息地修复、全生命周期监测以及跟踪评价等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下一步,在工程建设中,认真落实项目环评批复意见,细化实化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推动工程高质量建设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三、关于“制定水价方案,确保良性运行”的建议
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组织省水利发展集团起草了《引大济岷工程供用水量价框架协议》,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约定了水价核定原则,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组织受水区8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讨论,待可研报告审定后,与各市签订框架协议。
感谢您对四川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水利厅
2025年7月9日
(联系人:覃娇;联系电话:13219763128)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