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四川省水利厅关于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509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雷从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省水库资源资产化综合开发的建议》(第0509号提案)收悉。水利厅高度重视,会同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关于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能力的建议

近年来,为全面提升我省城乡供水能力,我厅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能联网尽联网、能扩网尽扩网、能并网尽并网,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强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我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部署,总结提炼近年实施乡村水务的经验,创新提出推进新时代县域城乡水务一体化,聚焦农业灌溉用水和城乡居民用水两大目标,推进平原丘区集中连片规模化网络化、三州和盆周山区分布式水源规范化标准化人饮供水两种模式,大力实施乡村水务百县建设着力缩小城乡二元供水差异。十四五以来,前三批66个乡村水务县累计落实资金286亿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507处(其中规模化工程283处),改善了1370万人生活用水条件,带动全省农村供水规模化率提升6个百分点达到67%,较2020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加大水库运行管理力度。通过完善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库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水库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采取力量集中分片管理以大带小小小联合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和专业巡管队伍,我省水库专业化管护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目前,我省共43座大中型水库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武都水库和龚家堰水库成功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其中龚家堰水库为西南地区首批通过水利部评价的县管中型水库。

(三)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成立水权水价改革工作专班,一体推进水权与水价改革,探索形成了区域、流域、灌区、水库4类,以农业用水为优先级、工业用水为增长极的“4+1+1”改革推进模式。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中缺水地区、川西南干热干旱地区11个改革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四川省水权确权登记办法、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等制度,不断增强水网工程运维动力。鼓励用水户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前提下,推行节余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交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水市场活力不断释放,通过以工补农、以经补农,促进以水养水。2023年我省各类水权交易取得新突破,累计完成水权交易155宗,交易水量5211万立方米,交易金额2586万元,实现从无到有、从多点到多维的转变。

二、关于鼓励水库资源多元开发的建议

2020年,我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农函2020910〕号),将我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划为禁养区,二级保护区划为限养区,其余水面为生态养殖区,进一步保障了水库水体的主要功能和生态渔业发展。

(一)积极探索水库生态养殖模式。资阳市雁江区创新建立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管、下属国有公司负责经营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新模式,成立由水务部门直管的区属国有企业,在确保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运用水库资源统一规范实施生态养殖,大力创响雁江水库鱼品牌,2022年来实现经营收入260余万元,全部用于水库维修养护、环境治理等工作。

(二)做深做实水库产品精加工。在已开发的库区配套冷链设施,建设加工流水线,实现生态水产品就地加工,开发了白龙湖银鱼干、鱼丸,升钟水库即食烤鱼、手撕鱼干等系列水产加工产品。

(三)合理发展水库经营产业。定期举办钓鱼赛事或旅游、品鉴、捕捞节等活动,实现了由过去单一的库区渔业生产管理到以休闲游钓为重点的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简阳三岔湖钓鱼节”“三岔湖国际钓鱼赛事运动会”“CRAA中国彭州莲花湖国际休闲垂钓大赛”“两湖生态捕鱼节等一系列的赛事和旅游活动应运而生。

(四)科学创建水库旅游风景区。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科学合理利用水库资源适度开展水上旅游,目前全省共有水库型水利风景区97处,绵阳仙海湖、南充升钟湖等一批水库,按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评定为旅游度假区或A级旅游景区,绵阳仙海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感谢您对四川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水利厅

2024613

(联系人:杨明杰;联系电话:1812346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