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水利资讯 > 专题报道 > 河长制 > 各地动态

成都市加快推动锦江示范河湖建设


 来源:省河湖局 时间:2020年08月13日 01:23 【打印】【关闭
自全面建立河长制以来,成都市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锦江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建设示范河湖的具体要求,以幸福河的建设理念为出发点,勠力同心,攻坚克难,高位推动锦江示范河湖建设初显成效。锦江水质持续不断改善,优良水体率自2016年的69%逐步提升到2019年的92.9%,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水质断面;今年上半年,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国控江安河二江寺断面水质由2018年的劣Ⅴ类改善为2019年的Ⅲ类;国考黄龙溪断面水质自2016年的劣Ⅴ类逐步改善为2017年的Ⅴ类,2018年的Ⅳ类,2019年保持在Ⅳ类,2020年上半年水质为Ⅲ类。
一、高位推动,统筹部署全面到位
一是省市领导专题研究部署。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岷江省级河长王雁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岷江省级河长刘作明,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成都市总河长范锐平,成都市市长、市总河长罗强等省市领导多次调研督导,先后召开了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推进会、市总河长全体会议暨锦江流域水生态治理推进会议、锦江水质达标攻坚推进会暨绕城内污水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会议等会议,专题部署锦江水生态治理、示范河湖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统筹推进示范河湖建设。
二是省市部门上下联动协作。省审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以及市生态环境局等省市两级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省河长办制定印发《黄龙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工作方案》,市河长办统筹协调市相关市级部门制定印发《成都市锦江示范河湖实施方案》《成都市国考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战实施方案》、《黄龙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排名通报办法》;同时省市两级部门在水资源保障、项目和资金安排、规范标准审批、驻蓉单位排水等问题上,通力协作,有序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三是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按照“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单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思路,制定总体规划并印发工作方案,组建由“专业公司(中交疏浚公司)+市级国有企业(成都文旅集团)+流域内10个区(市)县”共同组成的锦江绿道公司,牵头负责锦江水生态综合治理、绿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以及水生态和绿道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统筹推进锦江两岸文体旅商融合,开发建设锦江旅游街区。
二、务实笃行,强力推进力求成效
一是以河长制为抓手,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责任覆盖到村”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全流域四级河长共2272名;建立“市级河长主督,县级河长主治,基层河长主管”工作机制,季度调度、通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组建市级巡河暗访队,开展督查暗访,对突出问题每周通报、挂牌督办、台账管理、闭环整改,纳入各级河长日常考核;深入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重大部署,与阿坝州、眉山市、乐山市、雅安市建立协调机制,开展联合巡河,协同推进柴桑河、泉龙河、龙王庙沟和东风渠等河道管理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在省河长办组织下,建立紫坪铺水库联防联控机制,全力保障成都平原水安全,持续提升锦江流域水生态质量。
二是狠抓河湖管护,夯实工作基础。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构建科学合理岸线格局。全面完成锦江干流管理范围划定,加快推进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摸底河、鹿溪河2条河道划界工作,严控河道采砂,整治流域内砂石堆场3个、河湖“四乱”问题26个;组织实施《消黑行动方案》《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行动方案》,着力开展消黑除劣专项行动,建成区37段已长制久清,建成区外79个已初见成效;推进智慧河湖管理建设依托“互联网+”,开发运行“成都e河长”手机APP,实现各级河长在线巡河、实时记录和智能管理,真正让各级河长“知河”有据、“巡河”有径、“问河”有理、“管河”有力。截至目前,锦江流域内 2272名河长累计巡河达51万人次,发现并上传问题16198个,解决问题15727个,完成率97.09%。
三是实施“三水共治”,提高水环境质量。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堤岸建设、景观提升、长效管理同步展开,持续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治理下河污水排口484个,清除淤泥98万立方米,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80家;加快推进河湖管理基础能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水资源节约、防洪治理、水文化等7大类25个建设项目,截止6月底完成建设期投资10.5亿元;推动绕城内污水治理。系统推进排水管网普查治理,绕城内近7000公里市政管网已完成探测2532公里、检测1007公里,已排查出重大病害7948处,组织开展排水户普查治理,协调65家驻蓉单位整改排水突出问题;加快在建项目建设,9万吨/日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备已满负荷运行,中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已开始进水调试,完成3.28公里锦江截污干管,第六、七、九再生水厂提标改造工程量完成近50%。完成4个地埋式再生水厂项目选址和可行性研究。
三、依水创建,文旅融合彰显特色
一是建设锦江公园,打造生态产业轴线。着眼打造“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公共活动街巷空间,通过综合整治、增绿筑景、开敞共享、文化再现等措施,对锦江公园滨水区周边建筑外立面、商铺店招等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充分利用锦江公园滨水资源和开敞空间,加快打造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经济场景;以“夜游锦江”为重点,串联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339天府熊猫塔、兰桂坊等城市地标,构建“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深入推进“两拆一增”、背街小巷整治、街区街巷“微循环”功能提升、打造示范特色街区、“社区微更新”等滨水区社区综合整治,建成大川巷艺术街区、金府巷摄影文化特色街区等主题鲜明、“四态”融合的示范特色街区,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治理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滨水“七带”建设,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坚持治河与筑景相结合,按照《天府绿道七带总体规划》,高质量高标准加快推进滨水“七带”建设,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水域岸线生态景观带。以建设“宜居水岸,活水成都”为目标,完成锦江、江安河、西郊河、摸底河、浣花溪等河道宜居水岸示范段建设。以天府绿道和锦江绿道建设为载体,按照“文旅体商农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转换理念,结合锦江水生态治理,聚焦新场景构建,推进生态价值向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转化,重点开展了“夜游锦江”休闲旅游新名片和旅游街区示范段打造,届时,市民将亲身感受到“活水成都”的无限魅力。
三是挖掘发扬水文化,提升公众感知度。全面挖掘成都治水文化,在滨水廊道建设中,加入文化元素,借助文创力量,综合地形特征,文化内涵,巧妙融合,增强文化融入的和谐性、对民众的滋养性、对文化的传承性。实时举办“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等评选活动,积极与环保公益组织合作,以各类评选和公益活动为载体,广泛发动社会公众,勇当民间河长,以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评论员身份参与河湖治理保护,让公众真正感知到治水、护水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形成全民治水护水格局,实现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地址:成都市文武路20号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