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绵阳市梓潼县,东依梓林,西枕潼水,100千米梓江穿境而过。近年来,梓潼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方位丰富和拓展农村水利发展内涵与外延,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成功入选2023-2024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为全省入选两县之一。如今的梓潼,以水为媒促振兴,多点发力惠民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用心用情绘制出一幅“人水和谐、山水相依”的魅力画卷。
一、围绕“水”,统筹规划、建设、管理,让水旱从人
重规划。对标对表市委“五市战略”,按照“构建一张灌溉网、完善一张供水网、形成一张防洪网”工作思路,以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国家级建设县项目为抓手,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全力打造水、农、文、旅多元融合水美宜居乡村新场景,做活乡村振兴“水”文章。抓建设。成功申报梓潼县农业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为省重点项目。实行“资源注入、定制开发、平台运营、多方共赢”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推动水系连通、防洪、灌溉等21个项目建设,2023年预计完成投资5.99亿元,建成项目12个。强管理。突出管养并重,全面推进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维修养护武引工程渠系85公里、小型水库105座,有效确保来水能引、降水能蓄、沥水能排、旱涝能调。
梓潼县宝石水厂
二、融合“美”,统筹生态、生活、生产,让美景天成
突出生态美。科学划定潼江河等11个水源地保护区,依托智慧河湖管护系统,动态监控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生态修复采砂场、河滩地4.59万公顷,建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长廊7.2公里,生态岸线率达85%以上,形成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扮靓生活美。将县域划分“三大供水片区”,建成4个农村规模化水厂,串联升级30座小型供水站输水管网,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2%,受益群众达25万余人,成功打造“同源、同质、同网”全域安全供水体系,荣获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形成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实现生产美。通过实施农田灌溉渠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乡村水上世界、潼江幸福码头等水资源旅游项目4个,实施稻田养鱼、稻鸭共生等3.4万亩,发展水生经济作物2000余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42万余亩,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呈现良田万顷、沃野千里的农业新画卷。
三、聚焦“村”,统筹政府、企业、村民,让村强民富
政府引导。通过中央资金补助、政府债券扶持、地方财政配套等多渠道筹资模式,争取2023年提前批央省水利发展资金0.92亿元,撬动各类项目资金7.07亿元,用于东石低堰、武引二期农毛渠等项目建设。企业参与。以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将21座小(I)型水库收归国有平台公司管理,实行公司化运营,国有公司固定资产增加5.8亿元,带动成都大胃王等社会资本发展优质水产5万余亩,预计年收入可达7.8亿元,荣获全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村民受益。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鼓励村民通过以工代赈、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水美乡村建设,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预计全年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900元。
梓潼县凤凰水库(来源:王泽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水为农之本,水利兴则农业丰。下一步,梓潼县将保持定力、持续用力、精准发力,围绕“水”、融合“美”、聚焦“村”,用心用情打造“水安于民、水兴于业、水富于民、水美于民”的宜居美丽乡村,促使梓江的爱绵延到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