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四川省水利厅门户网站!

办事统计数据:2023年2月行政审批办件量77件

首页 > 水利资讯 > 地方水事

东风堰:借力灌溉工程遗产 开展水情教育见实效

来源:乐山市水务局时间:2019年06月14日 16:40
    东风堰位于夹江县青衣江左岸,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至今已连续使用350余年,灌区覆盖夹江县4个乡镇48个村,农业灌溉面积达7万余亩,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首批命名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近年来,乐山市深入挖掘东风堰灌溉历史文化,在国内外广泛宣传东风堰灌溉文明,助力乐山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2017年,东风堰入选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10个典型案例之一;2019年5月,被水利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评为第三批(共14处)全国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一、建设水文化陈列馆,提升展示硬实力
    为充分展示东风堰水文化水利史,弘扬治水精神,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将位于东风堰总干渠千佛岩段左岸原夹江县手工造纸博物馆改建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东风堰水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共分“泽润生民”“禹跡千秋”“河润九乡”“东风学堂”四个展厅。运用音视频、文字、图片、实物、互动体验等现代设施设备,对东风堰历史沿革、工程体系、工程管理、工程文化、价值效益等内容进行充分展示,详细介绍了东风堰建设变迁史,让公众了解东风堰灌溉发展史及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价值,有效提升水文化、水旅游展示硬实力。
    二、挖掘水文化水利史,提高社会影响力
    为增强水情教育基地软实力,市、县积极开展东风堰史志编撰、宣传画册编印,先后出版《夹江东风堰图志(中英文版)》《夹江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水利专辑)》《东风堰志》《东风堰水情读本》,充分展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为增强东风堰旅游影响力,2018年起连续两年农历“二月二”,成功举办以“古韵东风堰、传承夹江情”为主题的东风堰放水节活动,放水节仪式遵循古制、传承古风,全面采用仿古的形式进行,全景展现祭祀、放水等古制流程,将东风堰古代放水仪式进行了实景呈现,深度还原了古法治水的情景,放水节活动年均吸引游客民众近2万人,并通过中央、省、市多家媒体推介报道,获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开展水情水史教育,发挥基地作用力
    充分发挥水情教育基地功能,开展水情水史教育进校园活动,将东风堰历史变迁、申遗过程及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制作成教学课件, 针对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专职讲解员课堂教学、宣传视频解说、交流互动等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东风堰建设情况。今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周边市县中小学生累计5000余生次到东风堰进行现场学习;水情教育基地接待各地党政调研考察团20批次、免费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学生、游客及公众通过现场参观,更加直观认识水利工程建设和对水资源保护,进一步提升参与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应对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形成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
    四、保护利用灌溉遗产,增强工程内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东风堰保护利用,发挥水利工程功能作用,乐山市积极向上争取青衣江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及东风堰—龙头河水系连通等现代水利工程项目,进一步提升灌溉遗产节水、护水、亲水能力。近5年,全市累计向上争取灌区项目资金9700余万元,整治渠道26.08公里,整治新建渠系建筑物200座(处),改善灌面3.3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提高,有效发挥新时期水利工程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在做好水利项目争取、谋划、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水工程与水文化、水生态有机结合。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增加古代水利堤堰图、题刻等展示内容,东风堰干渠共设置宣传题刻等29处,进一步增添水文化氛围。东风堰潺潺流水与千佛岩唐代石窟造像、明清题刻、秦汉古栈道融为和谐整体,构成了青衣江畔动静相宜的历史文化走廊,深化了灌溉工程文化内涵,为当代水利工程注入历史文化活的灵魂。
  • 主办:四川省水利厅承办: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
  • 地址:成都市青华路20号邮编:610017 值班电话:(汛期)028-86934999 (非汛期) 028-86935267
  •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7701号-1
  • 网站标识码:5100000011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574